蓝天、白云、海鸥、沙滩、渔船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是的,不错,大海。想当年,东坡先生用来形容赤壁江山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到今天拿来形容家乡那片海,也倒显得极为贴切。家乡的磴山和黄海交相呼应,给人以坚韧和博大的感觉。从老家村后的柏油公路向东骑行半小时许,穿过一片南北狭长的老松林,就可以感受到大海的脉搏了。

小时候,我最向往去的地方就是海边,我大姑家则住在一个小渔村,往东走几百米是一片海,在村子里的街道上可以见到几艘十多米长的挂着红旗的木制渔船。每次去大姑家,海边游玩自然是少不了的。那时候,自己却也只能跟着大人们在退潮后去浅水里捡些蛤蜊,捉点花螃蟹,勾一些蛏子当然,还得注意防范海蜇的偷袭。
渐渐地长大后,自己会骑自行车了,最疯狂的时候是刚上初中的那个暑假,我和几个伙伴儿几乎每天午饭后都会偷偷地骑自行车去海边兜风。没有大人陪伴,监督的我们,往往是最肆无忌惮,最够疯狂,最开心的。平日里半个小时骑行的路程,在那时候二十分钟多一点就足够了。骑车时,越靠近海边,那夹杂着咸味和潮湿空气的海风,迎面扑来时的感觉是最容易醉人的。涨潮时,海里近处可以看到一些捉小虾的老渔民,他们手里拿着自制的捕虾工具---用绳子、铁丝绑在长长竹竿上的类似人张口时的形状的网子,踩在类似高跷的工具上,在海里时隐时现。一网下去可以捕到很多小虾,把捕获的小虾放在沿海公路上晒干时,其实就是我们见到的虾皮了。小时候我喜欢家乡那片海,是因为我喜欢享受赤脚奔跑在海里时溅起浪花的感觉;喜欢无忧无虑地看浪花拍打礁石;喜欢面朝大海,任三百六十度海风吹拂在身上的舒适;喜欢仰面躺在金沙滩上晒着太阳小憩,看海鸥浮光掠影
现在,更喜欢的是家乡那片海的奉献、大气和从容。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海,作为如今仅剩的世外桃源,向我们传递着她的哲学。我弄不清家乡那片海的奉献史有多么久远了,渔村里状似房梁的大鱼骨架无声中诉说着耕海牧渔的历史。家乡那片海很多时候也是爱情的见证, 礁石暗淡,无光泽,无韵彩,却依然纹丝不动。固守那份瑰丽的期待,那份暂不能实现的梦幻。月下,海浪与礁石情语喁喁,情愫绵绵,叙说着多少情话。有多少恋人站在礁石上许下海枯石烂的誓言。家乡那片海也在精神上养育着家乡人,他们乐观、善良、质朴。清晰记得汶川地震那年,十位农民驾驶农用三轮车不远万里赴灾区救援,他们透露着家乡人的善良与朴实。因为家乡海的奉献和家乡人的勤劳,所以我们能吃到各类海鲜,鱼类、贝类、虾类、蟹类不用提那有多幸福了。
哦,家乡那片海啊,你是我一辈子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