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体悟建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学院“行知”社会实践团再次来到淄川区太河镇东同古村开展支教、调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农村文化、经济等发展现状。



关注乡村教育,聆听孩子心声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点睛之笔。来到东同古村后,队员们针对孩子们受教育情况、当地教育发展现状等问题积极询问前来报名的家长。家长们说,现在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和条件与之前相比好了很多,多媒体教学已经运用到乡村教学之中,同时建有图书室等活动室供孩子们学习。为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增强孩子们对历史的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队员们开展书法课、绘画课、舞蹈课、趣味历史、国学启蒙、地域文化等多种课程,全方位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队员们耐心指导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主动与他们交流、游戏。孩子们渐渐敞开心扉,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喜爱。队员通过支教活动不仅了解到当地教育发展现状,而且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感受到青年学生自身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深入乡村调研,保护传统文化

太河镇承载着丰富的农村文化资源,为更加直观透彻地了解民风民俗,“行知”社会实践团成员以东同古村为中心分为四组前往东同古村、后峪村、北马鹿村、黑山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一位年迈的村民为队员们讲述贞节牌坊的故事,并在地上手绘已经存在在记忆之中的牌坊雏形;队员们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马鞍山抗日和太河惨案;年近古稀的老人带领着队员去参观山上的古庙。村民们以他们对当地的了解以及口口相传、石碑记载的历史史料,使队员们充分感受到乡村风俗以及乡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为了解村民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知晓情况,队员们向附近村民分发调查问卷,从村民的笑容以及充满欢快的语气中感受到洋溢在外的幸福感。



寻找红色记忆,明确担当精神

在支教、调研活动之余,实践团成员以走访的形式,寻找红色记忆。92岁高龄的老党员戴全兰在接受队员们采访时,回忆了从抗战时期到建国以来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焕然一新的发展面貌。她说,你们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国家和党组织为你们提供了条件,你们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牢记历史使命,我们走了,你们要继续前行。老党员们于岁月沉淀中期盼着未来,叮嘱新时代的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此外,队员们通过采访退伍老兵,感受到老兵身上的军人血性以及不服输的精神。总结会上,队员们说,正是由于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国家军人为我们驻守疆土、维护和平,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大学生应该更努力,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国家前行的发展动力,勇担责任,使自己的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此次实践活动,以调研、支教为主要形式,充分了解到东同古村历史发展变化。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运用在助力乡村振兴之中,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亲身感受乡村文化资源的可贵之处,有利于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实现精准扶贫,为农村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国家情怀、乡土情结和担当精神,积极关注乡村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谱写未来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