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刘鸿训》记载:明泰昌元年(1620),刘鸿训“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对刘鸿训十分景仰的蒲松龄,在《安期岛》中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刘鸿训出使朝鲜时在安期岛上的所见所闻。那么,安期岛是什么岛?安期又是什么神仙呢?

安期岛是传说中神仙安期居住的岛屿。安期,又称安期生,是秦汉间传说中的仙人,姓郑,名安期,琅琊阜乡人。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在道教中,他的地位和彭祖相当,在《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被奉为“北极真人”,为上清八真之一,位在过海“八仙”之上,可见地位之高。

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司马迁在《史记·乐毅列传》中评述汉初黄老之学的师承体系时写道:“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方士李少君曾告诉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史记·封禅书》记载:“安期生仙者,能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列仙传·安期先生》则称安期生为琅琊阜乡人,在海滨卖药,当时的人称其为“千岁翁”。秦始皇东游时,曾与他谈了三日三夜,赐他数千万金璧。秦始皇离去后,他丢弃金宝远走他乡,并给秦始皇留下书信:“后千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得信后,就派遣使者徐市(音福)、卢生等数百人入海。还未到蓬莱山,就因遇风浪而折回。

宋《乾道四明图经》载:“相传安期生学道炼丹于此,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纹,奇形异状,宛如天然,人多取之,以为珍玩”。据传,在地处舟山群岛东南部,与普陀山、朱家尖带水为邻的地方有一座海岛,古称白云山,又名桃花山,这里就流传着“安期生泼墨成桃花”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桃花岛只是一个荒岛。大约在秦朝时,安期生为避秦暴政,独自漂流到这个岛上。他上岸一看,岛上虽荒无人烟,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仿佛世外桃源,是一个安鼎设炉、采药炼丹的好地方。于是他开始隐居在安期峰的一个天然石洞修道炼丹,一晃就是十几年。这时到岛上定居的人也多起来了。生性喜孤独、好清净的安期生决定离开这里,另觅佳处。在渡口处,安期生摆上文房四宝,希望画下桃花岛的美景,不想,船老大的吆喝破了他的兴致,于是他将那墨泼向山石。不久山石上出现了奇形异状的桃花纹,宛如天然一般。从那以后,山石被称为桃花石,海岛被称为桃花岛,世代相传至今。几千年来的风吹浪打,至今开采出来岩石,有的据说还留有花草墨痕。

白云山是广州的名山,这座南粤名山与安期生的神话传说有很深的渊源。传说秦统一岭南后,在白云山下建了番禺城(今广州城)。安期生从东海之滨来到南粤,见住在番禺城内的不少南下军卒和州人等,或因水土不服,或因居住环境差而患病,便在白云山结茅而居,采集不少草药为老百姓治病。据说,九龙泉是安期生遇九童子(九龙化身)而泉涌之处,白云洞则是其故宅。这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他为普救城内的患者,就到白云山的溪涧中采撷一种珍贵的草药——九节草蒲。他越岩涉水,来到云岩旁,发现在悬崖上有一段九节菖蒲。他正攀藤附葛,伸手摘取九菖蒲,突然,野藤断开,他失手坠岩。眼看就要跌下无底深渊,崖下忽然升起白云一朵,化为仙鹤,负着郑安期,冉冉升天而去。后人为纪念安期生,在山上建云岩寺。山上有“安期飞仙台”,附近一块凌空突兀的大石被称为“鹤舒台”。以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被称为“郑仙诞”,纪念安期生得道飞升,广州市民纷纷前来云岩寺祭祀这位为普济众生而献身的安期生。该寺在抗战时为日寇所毁,但遗址、摩崖等均在。

历代文人骚客写了不少诗词来纪念这位普渡众生的神仙。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写道:“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升天华。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安期》中写道:“我昔游岷峨,扪萝千仞峰。丈人倚赤藤,恐是安期翁。赠我一丸药,五云出瓢中,服之未转刻,莹然冰雪容。素手掬山霭,绿发吹天风。丈人顾我喜,共骑一苍龙。蓬莱亦何求,爱此万里空。却来过齐州,螘垤看青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