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尊师重教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建设教育强国实践中,把尊师重教摆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尊师重教的当代内涵认识,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尊师重教的时代意蕴

强国之基复兴之本。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教师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引导者,向历代中华儿女讲述着文化、传承着文明、传递着温情,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兴盛培养栋梁之材;教师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修养、行为准则等传递给学生,助推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并使其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意识,且愿意为社会服务的合格时代新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根。“师”是化民为俗、塑造灵魂与生命最为关键的参与者,是传道、载道、言志最为得力的先行者。教师作为“惑”的解答者、“魂”的塑造者以及“道”的传承者,其价值只有在“尊师”的风俗氛围中才能得以凸显。教师作为多数知识拥有者,只有在“重教”的社会风尚中,才能帮助学生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助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以及学会生存与发展的美好愿望,全面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宏伟目标。

传道授业解惑之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师”以载道,尊师便是尊道。“重教”便是对教师帮助求知者开悟智慧、探索真理、认识世界之业的重视。“传道授业解惑”也包含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传道授业”之基的教师自然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与重视。

尊师重教的当代内涵

新时代好老师的核心特质。理解新时代坐标上的尊师重教,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尊重的应是什么样的教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论述,可概括为以下核心特质: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坚定支持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要求培养人;二是矢志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三是坚持师德为先,坚守精神家园,涵养文化品位,提升人格品质,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四是保持进取状态,把握知识前沿,推动专业知识、通用知识、胸怀视野融通发展,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五是坚持以爱润心,尊重教育、尊重学生、尊重岗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享有更具支持性、选择性和发展性的人生机会。

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的复杂挑战,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都对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战略定位上,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根本保证上,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努力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根本任务上,各级各类学校及教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道路方向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使命责任上,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动能活力上,坚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破解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优先资源上,持续优化教师教育体系,改进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尊师重教的重塑之道

传承先进思想文化,重塑尊师重教当代内涵。新时代倡导重塑“尊师重教”的文明风尚,需对源远流长的尊师重教文化理性汲取、批判继承,摒弃滞后观念、纠正刻板行为,用先进的尊师思想与重教观念反思现实、重塑困境并加以创新、改进,使民主、平等观念贯穿其中,深刻认识师生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结伴寻求真理的平等关系,深化尊师重教当代内涵,推动尊师重教传统重塑进程。

扭转功利主义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牢牢把握重振尊师重教的风尚方向,扭转尊师重教式微态势,增强全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一方面,政府应出台提高教师声望、增进教师福祉、维护教师尊严的专项政策;制定尊师重教行为守则,颁发尊师重教行为规范,建立尊师重教反馈平台;牵头组织尊师重教重塑活动,加大尊师重教行为典范宣传,营造尊师重教弘扬风尚;借助法律手段赋予教师自我维权与捍卫自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以推进尊师重教重塑工作法治化发展等。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推行尊重教师人格的民主管理制度、促进学科渗透教学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理解与呵护,从而努力形成与尊师重教文明重塑相适宜的办学新格局。

强化教师专业素质,夯实尊师重教重塑根基。强化教师专业素质关键在于教师对为人、为学之道的自尊自重,进而强化为他尊他重。一方面,通过激励教师加强经典古籍优秀文化学习、古圣先贤先进思想领悟等,助力教师把握师德要义、提升师德意识、完善师德行为,加强教师为人之道。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重视师德师风模范引领等措施维护和增强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幸福体验。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制定职业规划、记录教学成功案例、关注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结果等途径增强为学之道,提升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以最大程度夯实尊师重教文明风尚的心理根基。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教科院分中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05日第13版

作者:杨国良 蔡其勇